威爾士國際足聯在2010年12月舉辦的時候,世界足聯在威爾士隊俱樂部的世界排名是112。在2011年八月,他們的排名降至瞭歷史最低點,排在瞭海地,法羅,莫桑比克之後,甚至列支敦士登都有可能超越他們。
十一年後,威爾士隊俱樂部64年後又回到瞭世界杯。紅龍軍團,這個曾經在歐洲聯賽中墊底的球隊,在歐洲杯上連勝兩次,他們的航班也鎖定在瞭卡塔爾。但是,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難道真的隻是為瞭貝爾?
利用國際大賽磨礪新人,增強陣容的深度。威爾士隊俱樂部的球星永遠不會缺少,哪怕是在最糟糕的時候。他們缺少的,就是他們的陣容。但現在不同瞭,這種變化是從約翰-托沙克時代就開始的,同時也讓他們在2011年的國際足聯聯賽中排名下滑。威爾士為那些有潛力的球員提供瞭訓練的機會,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還沒有進入球隊。參加國際大賽,讓他們獲得瞭豐富的經驗。2016年,克裡斯-科爾曼率領威爾士征戰歐洲杯。這些年來,他們一直在遵循這個模型。
比如切爾西球員阿姆帕杜來,他在萊比錫的比賽中表現得很差,在威尼斯和謝菲聯的租借中也是如此。但是威爾士依然堅持使用他,21歲的他在成年隊國傢隊出場34次。長久以來,威爾士對待國際球員的態度都是:無論你在球隊中的表現如何,隻要能打出出色的比賽就好。喬-羅頓,亨尼西,貝爾,拉姆塞這三個人在這個賽季都沒有出場,但是他們都在世界杯預賽中打瞭很多重要的比賽。
強大的足球強國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。威爾士對此的執著,已經得到瞭回報。無需提醒,威爾士主教練羅伯特-佩奇曾一度認為威爾士的準備工作是多麼的荒謬。在古爾德時,一支英超球隊的球員都是被關進瞭空蕩蕩的牢房裡。
貝爾就是這樣的人。他可不是威爾士的頭號球星,他會盡可能的參加友誼賽,哪怕是在受傷的情況下,他也很少缺席訓練。冠軍杯決賽之後,貝爾沒有做太多的休息,他馬不停蹄地從馬德裡趕往葡萄牙,準備在國聯對陣波蘭之前和威爾士匯合,之後又和球隊一同飛抵波蘭。
在2016歐洲杯的比賽中,威爾士高呼著“Together Stronger。”像貝爾這樣的老將給年輕人樹立瞭榜樣,這也是威爾士取得勝利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