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輪已經結束,作為首次擴軍到24隊,大多數人不免擔憂會降低比賽的精采度,強弱分明的比賽隻是減少可看性。不過第一輪過去,衛冕冠軍澳洲爆冷告負、泰國慘敗、日韓險勝,12場比賽中8場一球之差,2場比賽最後奉獻絕殺,比賽的競爭性超出人們預期。
亞洲 第一、二集團優勢逐漸縮小
五支去年晉級世界杯會內賽的日本、韓國、澳洲、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,被認為是第一強權,日本首戰3-2險勝世界排名比我國臺灣還低的土庫曼(雖然我國臺灣在亞洲杯資格賽中被土庫曼雙殺),上半場還一度落後對手。韓國則是遇到因為擴軍才首度擠進會內賽的菲律賓,最後也隻有1-0小勝,比賽中還被菲律賓幾次反擊打得差點要失球。澳洲則是上半場早早丟球,整場比賽占有控球優勢卻無力破門,創造瞭最大冷門。至於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大勝,算是讓球迷確定自己在看的真的是。
而一般認為是第二集團的伊拉克、阿聯酋、中國、卡塔爾等隊,伊拉克兩度落後兩度扳平,最後靠著自由球逆轉戰局,擊敗這幾年國際賽成績出色的越南。阿聯酋空有控球優勢,但射門效率太差,最後隻能被巴林逼平。中國也是碰到首度參賽的吉爾吉斯,但場面上中國看不出來有太大優勢,下半場還是靠著對方門將奇怪的球推進球門,和一次略有瑕疵的出擊逆轉比分。可以說不光是第一強權踢的辛苦,第二集團也贏得驚險,或甚至沒能贏球,至於泰國慘負印度的比賽,攤開世界排名來看,印度的97名其實高於泰國的118名,隻是一般我們不太對印度的國際賽表現有印象,而泰國則是東南亞強權。
防守反擊持續在國際足壇奏效
這似乎成瞭一種趨勢,去年世界杯高控球率的球隊並不吃香,本屆也是,12場比賽高控球率的一方戰績是7勝2和3負,7場勝利又有4場隻是險勝,韓國、日本和伊拉克都被對方的反擊嚇出一身冷汗,隻要有著像土庫曼昨日對日本那樣高質量的反擊能力,拿得住球,跑位接應到位,都很有機會倒打強隊,如果是像朝鮮隻做得到清球,傳接效果不好,就很有可能被屠殺。
門將成亞洲國傢軟肋
門將失誤多,出擊時機不對、判斷射門失準、自擺烏龍,看慣瞭歐洲頂級豪門門將,回過頭來看不免有點驚訝,阿聯酋門將伊薩判斷錯誤送給對手空門,吉爾吉斯門將馬蒂亞斯詭異將球灌進自傢大門,日本隊權田修一對遠射判斷錯誤,葉門門將索瓦迪失掉的5個球中有4球都有瑕疵,各國守門員的水平讓賽事的精采程度有瞭一點折扣。